《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》

| | | | 轉寄

第十課 大衛王〈二〉:面臨新挑戰

索引 | « 前篇 | 次篇 »

▲本課目的:

    從大衛作王之後所面臨種種內在外在的挑戰來學習如何處高位。

▲具體目標:上完本課以後,學生應該能夠:

    1. 說出大衛王的一項功績。
    2. 說出一個人要如何身處高位才不會跌倒。

▲相關經文:

    撒母耳記下 7 章至列王紀下 2:12

    歷代志上 17 章到 29 章

▲本課金句:詩篇 51:10

    和合本:

      上帝啊,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,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。

    現代中文譯本:

      上帝啊,求你為我造一顆純潔的心; 求你賜給我一個又新又忠誠的靈。

    台語白話字:

      Siong-te ah, kiu Li ka goa chhong-cho chheng-khi e sim, Ho goa e lai-bin u oa-sin cheng-tit e sin.

    台語漢字:

      上帝啊,求你給我創造清氣的心,互我的裡面有換新正直的神。

▲本課大綱:

    一、大衛的功績

    二、內在的挑戰

    三、外在的挑戰

    四、大衛和掃羅的比較

    五、大衛之約

▲討論與分享(請擇題討論):

  1. 你知道自己的盲點在那裡嗎?你有那些朋友願意當面提醒你嗎?
  2. 你是否遇到過像大衛遭人誤解又咒罵的情況?你的感受如何?你能夠看到這件事背後上帝的心意嗎?(參見撒下 16:5-14、創 50:19-20)
  3. 你能夠將手中所擁有的一切完全視為上帝的賞賜嗎?上帝如果收回,你能夠接受嗎?(參見撒下 15:25-26)
  4. 你有面子受損的經驗嗎?當時你的感覺如何?你如何處理?(參見撒上 15:30)
  5. 做錯事或犯了罪,通常你會有怎樣的反應?要如何才能坦然無懼地回到上帝面前?(參見約壹 1:1-2、1:9、來 4: 14-16)

▲課程內容

    一、大衛的功績

    1. 軍事方面

      大衛作王之後,第一個戰績就是攻佔耶路撒冷,並且以它為國都。後來他又帶領 以色列百姓戰敗四周圍的敵人,不論是非利士人、摩押人、亞蘭人、以東人、亞捫人 ,都敵不過大衛(撒上 8-10 章)。撒母耳記上 8:14 說「大衛無論往那裡去,耶和華 都使他得勝」。這正是以色列人對君王的期待(撒上 8:19-20)。

    2. 內政方面

      大衛對內秉公行義,設立各種制度,有元帥、史官、祭司、書記及許多的領袖(撒 下 8:15-18)。比起掃羅統治時期那粗略的模式,大衛的治理算是小有規模。

    3. 宗教方面

      大衛把約櫃搬進耶路撒冷,並設立固定的人在約櫃旁事奉。大衛本身喜歡彈琴, 在搬約櫃進大衛城時,大衛就曾吩咐利未人用樂器讚美上帝(代上 16:24)。日後大衛 更派亞薩作隊長,設立樂團與唱詩班,在約櫃前事奉(代上 16 章)。這個制度一直延 續到所羅門建殿之後(代下 8:14-15)。

      以色列人非常懷念大衛的統治,它們今日的國旗就是用大衛之星作代表。

    二、內在的挑戰

      大衛在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涯中,建立了穩固的信仰,體驗到上帝的信實與保守。 好不容易作了國王,又得上帝應許,要為他建立家室直到永遠,大衛也以感恩的心來 接受。以一般人的眼光來看,大衛這時一定是功成名就、志得意滿。從此大衛就一帆 風順、高枕無憂了嗎?其實握有權力地位的人,他所面臨的挑戰才是更大的。我們要 從大衛內心的自滿與豐富的情感兩方面來看他所面臨的內在挑戰:

      1. 大衛內心的自滿

        大衛在戰敗四圍敵人之後,起意要數一數國中有多少百姓。元帥約押認為這是大 衛好大喜功的表現,恐怕會勞民傷財,於是勸諫說,「無論百姓多少,願耶和華你的 上帝再加增百倍,使我主我王親眼得見。我主我王何必喜悅行這事呢?」(撒下 24:3) 但是大衛沒有聽從,數點百姓的工作費了九個月零二十天才完成。

        這件事上帝不喜悅,大衛承認自己的罪,上帝給他三種懲罰來讓他選擇。他挑選 其中的一項,就是國中會有三日的瘟疫,因為他認為落在上帝的手裡比落在人的手中 好多了,他相信上帝會憐憫而減輕災害。

        撒母耳記下 24 章記載這件事時,提到大衛是受到上帝的激動才做這件事。相對 的,在歷代志上 21 章卻說是撒但激動大衛。聖經前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?這 是否自相矛盾?

        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。首先,歷代志的寫作年代不一樣。歷 代志是以色列人被擄以後寫的,當時由於受波斯文化的影響,開始有魔鬼撒但的概念 ,不像早期把善惡的最終原因都歸諸於同一位神。所以當歷代志的作者重寫這一段記 事時,他把大衛做這件事的動機直接歸因於撒但。而撒母耳記代表的是早期的觀點, 只提到最終的歸因,就是上帝。

        其次,不論善惡其實都在上帝的掌管底下。在第七課討論到上帝要殺以利的兩個 兒子時,我們提到聖經的作者會把最終的原因歸給上帝。這裡有可能也是這樣,雖然 說具體些是撒但激動大衛,但是推到最後也可以說是上帝激動大衛。

        不過在思考這些事情時,我們還是要存著謙卑和保留的態度。我們對上帝的瞭解 非常有限,只能就我們所知來揣摩,不可能完全瞭解祂;更不能就一兩節聖經來說, 上帝就是這樣或是那樣。上帝不能被我們所操控或完全為人所知。這是當我們討論有 關上帝的事情時要特別注意的。

      2. 大衛豐富的情感

        大衛的情感非常豐富。年幼時,他喜歡彈琴; 每當放羊的時候,他就彈琴自娛。 他的琴藝一定出了名,才會被掃羅徵召入宮。他也寫詩,詩篇裡保留了不少他的作品 。不過大衛的感情,卻也是使他失足的最主要原因。情感可以說是大衛的盲點。我們 每個人都有盲點,需要特別小心,也需要別人的提醒。你知道自己的盲點在那裡 嗎?你有什麼朋友願意當面提醒你嗎?

        大衛的第一任妻子米甲,在掃羅執意要殺大衛時,為了保全大衛的性命,勸他逃 走,並且幫助他。米甲非常愛大衛,沒想到大衛走了以後,掃羅卻把米甲又許配給別 人(撒上 25:43-44)。大衛那時正在逃亡,對此也無能為力。但是當他作猶大王以後 ,就向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要回米甲(撒下 3:12-16)。大衛似乎想要捕捉那失去的愛 情。問題是在這麼長的歲月裡,米甲已經有了自己的丈夫,也習慣了平靜的家居生活 。現在又要跟現任丈夫分離,一定需要重新適應一番。從前她跟大衛相戀,兩個人才 新婚就不得不分手。現在再一次見到大衛,大衛已經歷盡滄桑,不像從前年輕蕭洒。 米甲是否還像從前那樣欣賞大衛很難說,撒下 6:16-23 記載她看到大衛在上帝的約 櫃前跳舞,心裡就輕視他。兩個人的愛情在此實在是已經譜上了句點。大衛如果不強 求讓米甲回到自己身邊,他和米甲的那一段情,或許還能保存在美好的記憶裡。大衛 和米甲的故事,對想要捕捉過去愛情的人,或許能夠有些啟發。珍惜現有的,把過去 的留在記憶中,或許是比較好的(註 1)。

        大衛和拔示巴的事情,是大衛生命中唯一的污點(王上 15:5)。他和拔示巴行 了姦淫使拔示巴懷孕以後,本來是想掩飾的,所以調拔示巴的先生烏利亞回家,希望 烏利亞與妻子同房,如此這件事就可以掩蓋過去。沒想到烏利亞十分忠心,夥伴和長 官都在前線,他不敢回家和妻子同寢。大衛不知道怎麼辦,乾脆一不做,二不休,就 藉敵人的手把烏利亞給殺了(撒下11 章)。他以為這樣就沒有人會發現。這裡讓我們 看到,做錯一件事如果不立即認罪悔改,很有可能會再犯錯。上帝差遣先知拿單來責 備他。大衛受責備以後,就真心悔改。詩篇 51 篇就是大衛此時的禱告:「上帝阿, 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,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。」(詩 51:10)。

        大衛悔改以後,他所犯的罪雖然得到上帝的赦免,但是他還必須承擔一些後果。 照先知拿單所說,大衛的家中必有刀劍的禍害,上帝的名也會因此受到褻瀆(撒下 12:10-14)。 大衛曾經在拿單面前說,那強取窮人家羊羔的富人,應該償還四倍(撒下 12:6)。這 個懲罰果然應驗在大衛自己的家中,後來大衛的眾子中死了四個:拔示巴所生的第一 胎(12:15-19)、暗嫩(13:1-39)、押沙龍(18:9-15)、亞多尼雅(王上 2:13-25)。

        父親犯罪,兒女要不要承擔其後果?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。聖經讓我們看 到兩個不同方向的見解。在出埃及記的十誡中,上帝說,「恨我的,我必追討他的罪 ,自父及子,直到三、四代。愛我守我誡命的,我必向他們發慈愛,直到千代。」(出 20:5) 但是在申命記 24:16 卻說,「不可因子殺父,也不可因父殺子。凡被殺的都 為本身的罪。」而先知耶利米也說每個人要為自己的罪負責任(耶 31:29-30)。其實 出埃及記強調的是三、四代與千代的對比,顯示上帝的慈愛大過一切。每一個人終究 還是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。不過關於上帝的主權與人的自由意志之間的關聯,一直是 人的語言沒辦法描述清楚的。

    三、外在的挑戰

      大衛在功成名就之後,除了內在的挑戰之外,還要面臨外在的挑戰。大衛一定沒 有想到他親愛的兒子押沙龍會背叛他,甚至要篡奪他的王位。押沙龍的計謀幾乎就要 成功,大衛被逼得只好逃離耶路撒冷(撒下 15:13-14)。

      大衛逃難時遇到掃羅族基拉的兒子示每,示每對大衛很不客氣地亂罵一通,說大 衛現在遭難是因為他篡奪掃羅王位、流掃羅全家人的血。大衛的僕人本來想要把示每 殺掉,大衛卻在這時反躬自省說,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罵的(撒下 16:10)。你是否 遇過像大衛這種情形,遭人誤解又咒罵?你的感受如何?你能夠看到這件事背後上帝 的心意嗎?大衛在這時忍耐下來,期盼上帝的憐憫。這讓我們想到約瑟對陷害他 的哥哥們說的話:「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,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,要保全許多 人的性命,成就今日的光景」(創 50:20)。只有順服上帝、仰望上帝的人才能夠對人 有此度量!

      大衛從過去的經驗中十分清楚,王位完全是上帝所賞賜的,人不能憑自己來玩弄 權位。他對祭司撒督說:「我若在耶和華眼前蒙恩,祂必使我回來再見約櫃和祂的居 所。倘若祂說我不喜悅你,看哪,我在這裡,願祂憑自己的意旨待我。」(撒下 15:25-26) 這樣的順服實在是我們的好榜樣。你能夠將手中所擁有的一切完全視為上帝的賞 賜嗎?上帝如果收回,你能夠接受嗎?

      大衛最後在許多擁護他的人的幫助之下,度過最危險的關頭,並且得以返回耶路 撒冷重新作王。

    四、大衛和掃羅的比較

      掃羅是以色列的第一個王,大衛是第二個。他們兩人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,你可 以說出一兩項嗎?

      1. 犯罪後的立即反應:

        大衛和掃羅一樣都會犯罪,犯了罪以後,也一樣想要掩飾。撒上 15:13-15 記載 掃羅對撒母耳說:「耶和華的命令我已遵守了。」其實他並沒有遵守,還要等到撒母 耳面質,他才承認。他可能並不認為自己有錯。

        大衛犯罪以後,他首先想到的是用自己的方法來加以掩飾 (撒下 11:6-10)。這 是人之常情。沒有人希望自己所犯的罪被別人知道。只是掩飾常常不會成功,反而把 事情弄得更糟糕。

      2. 受到責備時的反應:

        在列王時代,先知是制衡國王的一個力量。當國王有錯時,上帝常差遣先知來指 責或糾正他。掃羅受到撒母耳責備,在無可推諉的情況下就把責任推給百姓,甚至說 是為了要獻祭給上帝,才違背上帝的命令留下牛羊(撒上 15:15)。撒母耳指責他厭棄 耶和華的命令,他才不得已承認自己的罪(撒上 15: 24)。但他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 面子(撒上 15:30)。

        大衛受到責備時的反應和掃羅很不一樣。他發現事態嚴重,因為他得罪了上帝(撒 下 12:13)。他最關心的是上帝是否赦免他,他為拔示巴給他生的孩子禁食禱告,祈 求上帝的憐憫(撒下 12:15-23)。他所表現的是看重上帝過於一切。

      3. 國位遭受威脅時:

        掃羅感受到大衛對他的王位可能有礙,就怒視大衛,想盡辦法要殺他(撒上 18:7-9、 20:30-31)。大衛的王位也曾一度面臨威脅,要他下台的是他親生的兒子押沙龍。大 衛對這件事的看法又如何呢?撒下 15:25-26 清楚表明了他的心態。他認為只要蒙上 帝悅納,他就能回來當國王;不然,他願意上帝的旨意成全。

      4. 懼怕的對象:

        掃羅所懼怕的是百姓(撒上 13:11-12、15:24),是長老們(撒上 15:30),是人(撒 上 18:12-15)。大衛卻是懼怕上帝(撒下 6:9、21:30),他甚至因為敬畏上帝而不聽 人言(撒上 24:4-7、26:10-11)。大衛的人際關係可以說是以上帝為基礎而發展的。 這和掃羅是一個強烈的對比。

      5. 和上帝的關係

        大衛和上帝常常保持一個親密的關係,這可從他所寫的詩篇看得出來。不論是順 境、逆境,他都仰望上帝、倚靠上帝、讚美上帝。他也常在面臨抉擇時,求問上帝(撒 上 23:2、23:4、23:10、30:6-8,撒下 21:1,代上 14:8-17)。聖經多次記載耶和華 與他同在(撒上 16:18、18:12、18:14、撒下 5:10)。

        相對的,掃羅和上帝的關係比較疏遠。他在一開始的時候還好,受上帝的靈的感 動,拯救百姓脫離敵人。後來由於厭棄耶和華的命令,和上帝的關係就弄壞了。他對 撒母耳說,「--我好敬拜耶和華你的神」(撒上 15:30),顯示出他和上帝有一段距離 。撒母耳記上 16:14 說耶和華的靈離開掃羅。以後他雖然又有一次受上帝的靈感動 而說話,但這個經驗對他與上帝的關係並無幫助(撒上 19:18-24),因為他並沒有順 服,反而一直要置大衛於死地。最後,他甚至求問交鬼的婦人,更加得罪上帝(代上 10:13-14)。

      總結來說,大衛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,不像掃羅厭棄上帝的誡命而遭上帝厭棄。 列王紀的作者說,大衛除了赫人烏利亞那件事,都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,一生 沒有違背耶和華一切所吩咐的(王上 15:5)。新約時代,保羅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會堂 勉勵猶太人、述說古事,提到大衛王,說,「上帝為他作見證說,我尋得耶西的兒子 大衛,他是合我心意的人,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」(徒 13:22)。

    五、大衛之約

      撒母耳記下第七章被稱為大衛之約,上帝應許大衛的國位永遠堅立,透過先知拿 單的口來轉達。這一段故事起因於大衛想為上帝建立聖殿。拿單一聽到這個想法,馬 上表示贊成,但是後來他卻得到上帝的指示,說大衛的後裔將接續大衛作王,那時才 能為上帝的名建殿。拿單並且傳達上帝的聖諭說,大衛的後裔將永遠作王。

      這個永遠的國度,其實是指向彌賽亞的國度。以色列這個國家,在掃羅作王時開 始建立,到大衛時期慢慢擴張,並且建立許多制度。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作王時,可以 說是以色列的全盛時期。之後,以色列就分裂為南、北兩國,到公元前 722、586 年 ,北國、南國相繼滅亡。兩約之間(亦及舊約和新約之間)雖然有瑪迦比王朝的興起, 但也只維持了一段很短的時間。以色列人一直相信,上帝對大衛的應許一定會實現。 他們一直在期待著有大衛後裔的出現,再度建立起一個輝煌的國家。

      耶穌來的時候被稱為大衛的子孫、大衛的後裔(徒 13:23),目的就是要實現上帝 對大衛的應許,建立一個永遠的國度。但是耶穌卻說,他的國度不像地上的國,不屬 這世界(約 18: 36)。這和以色列所想像的不同,所以他們不能接受,最後終於棄絕 耶穌。

      使徒保羅論到耶穌復活時曾說: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上帝的旨意就睡了(徒 13:36), 而大衛王卻在詩篇說,「你必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」(詩 16:10),可見大衛所指的是 耶穌基督,而不是他自己。

      彌賽亞(也就是「基督」的希伯來文)這個觀念,其實在撒母耳的母親哈拿的頌讚 詩(撒上 2:1-10)裡就有了。彌賽亞原文是受膏者的意思。在舊約時代,有三種身份 的人會受膏:先知、君王和祭司。受膏的人領受特別的職份來服事上帝。因此彌賽亞 並不是指特定的某一個人。到兩約之間,以色列百姓在期待在大衛子孫興起時,彌賽 亞的盼望才匯集在一個人的身上。彌賽亞是希伯來文「受膏者」的直譯,希臘文把它 翻譯成Xristos,英文是 Christ,中文則譯為基督。

      上帝對大衛的應許和全世界的人有關。上帝與人立約是上帝對人的恩典。祂願意 把自己約束在「約」裡面,使我們可以憑著這個約來到上帝面前,作祂的子民; 憑著 這個約來向祂支取一切。這完全是上帝的恩典,難怪大衛說,他不配(撒下 7:18)。 但是既然上帝這樣應許,大衛也就大膽地向上帝祈求,願祂照著所應許的成就(撒下 7:29)。這樣的應許後來在耶穌身上完完全全地實現,耶穌基督永遠為王。今天我們 一樣可以靠著耶穌基督坦然無懼地來到上帝面前(希伯來書 4:14-16)。

▲附註:

  1. 這是詹正義牧師的見解,取自 1990 年在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授「撒母耳記」時課堂上的討論。

▲背金句:詩篇 51:10

▲作業:

  1. 請閱讀列王紀上 6-11 章、歷代志下 1-9 章。
  2. 請預習第十一課。


歡迎參觀 梁望惠 的個人網站



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簡介
       
律法書| 王國的建立| 列王與先知| 詩歌與智慧文學| 先知書
     
耶穌生平| 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| 門徒書信與啟示錄
【版權所有 歡迎應用 勿作商業目的之用】
欲購書籍,可洽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tel:886-2-23625282 ex 215 or 218, email: yoh-nuo@mail.pct.org.tw。另,出版單位已不再提供幻燈片,敬請諒察。